有种奇迹叫做「父爱」:为了儿子,我爬也要爬到终点
一个人的毅力能有多强大?
或许,是花20多年的时间,徒手创造了一座山;
伦纳德·奈特
「救赎山」的设计和建造者
他仅靠自己的双手
利用砖、混凝土、稻草、油漆还有各类轮胎、废品
搭建和粉刷成了这座著名的信仰之山
或许,是在经历冻伤、截肢、癌症、血栓之后仍不放弃,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
夏伯渝
中国登山家
原中国登山队队员
中国第一位尝试攀登珠峰的残疾人
电影「攀登者」中
杨光的人物原型
或许,是坚持做一件普通的事,跑步。
一个人奔跑,很容易,但如果是一个人推着另一个人跑呢?
这便是一位名叫迪克·霍伊特的父亲和他脑瘫儿子里克的故事。
他们这一跑,就是将近40年。
这并不仅仅是勇敢者对毅力和极限发起的挑战,更是一个父亲用爱替儿子对命运发起的挑战。
1962年,迪克的儿子里克在美国波士顿呱呱坠地。
小生命的到来让一家人欢天喜地,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医生的「死亡判决」:
「你们放弃这个孩子吧。他以后不能和人交流也不能走路,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一生,就像植物人一样,别抱任何希望了,还是把他送到疗养院吧。」
原来,里克出生时因脐带绕颈缺氧时间过长而患有痉挛性四肢瘫痪以及脑瘫。
这个残酷的事实让迪克和妻子伤心欲绝,但他们并不认同医生的话,夫妻俩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
迪克说:「在医生建议我放弃的那一瞬间,我看见里克的眼睛绕着整个房间转了一圈,最后停留在我身上。」
儿子的眼神给了夫妻俩希望,他们决心要尽最大努力让自己的孩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就这样,一家人开启了对命运不公的一系列反抗。
为了能让里克和外界交流,在他十一岁时,迪克请美国著名的塔夫茨大学工程系为其设计了一台交互式计算机。
只要他做出轻微的头部动作,即可出现和选择字母,进而组成单词和句子,再通过语音程序发声。
可能是天生热爱体育,里克说出的第一句话便是:「加油,波士顿棕熊队(一支冰球队)!」
1977年,里克15岁。
当他得知学校要为一名意外瘫痪的同学举行5英里的慈善长跑时,就跟父亲表达了自己也想参加的意愿。
因为他想告诉那位同学,就算瘫痪了,这个世界也不会丢下他。
为了完成了儿子的心愿,迪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那是他们父子俩人生中第一次踏上赛道。
迪克推着轮椅上的里克奔跑,两人共同完成了5英里的整段赛程。
虽然只获得了倒数第二名的成绩,但里克却从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他兴奋地对父亲说:
「爸你知道吗?当我们奔跑起来的时候,我第一次不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了!」
他为儿子特制的运动安全轮椅
儿子的话深深地触动了迪克,他决心陪儿子跑下去,直到跑不动为止。
这一跑,就是37年。
1980年,父子俩想要报名参加波士顿马拉松比赛,却被组委会以不符合报名条件为由拒绝。
他们并没有就此放弃,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一直坚持在赛事中跟着大部队一起跑,不断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1983年,凭借不错的成绩,他们获得了一年之后的波士顿马拉松参赛资格。
从那时候开始,他们父子就以「Team Hoyt -霍伊特之队」的名义报名参加各种比赛。观众们称他们为「父子战车」。
1985年,迪克在他人的鼓励下第一次带着里克参加了铁人三项赛。
在游泳赛段,迪克将儿子放在一个充气艇中,用身体拉着儿子游完全程;
在自行车赛段,迪克骑着一个特制的双人自行车,载着儿子看遍沿途风景;
在最后的长跑赛段,迪克推着那辆特制的轮椅,一路推着儿子跑到终点。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这对父子从未停下共同奔跑的脚步。在赛道之上,「霍伊特之队」不断创造着奇迹。
据统计,他们完成了逾1000场比赛,72次马拉松比赛、包括32次波士顿马拉松比赛,92场半马,257次铁人三项比赛…
在1992年的海陆军马拉松比赛,父子俩跑出了2小时40分47秒的个人最好成绩,只比当时的世界纪录慢了35分钟。
那一年,他们还用骑行和跑步的方式横穿美国全境,完成了45天6010公里的壮举。
2008年,迪克和里克入选铁人名人堂。
2013年,美国有线电视联播网ESPN将年度卓越体育表现奖中的Jimmy V毅力奖颁给了他们。
很难想象,一个人推着轮椅上的另一个人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可赛道上的这对轮椅父子兵,就是用爱与坚持克服了种种不可能。
迪克·霍伊特和儿子里克·霍伊特在2013年ESPY颁奖典礼上
除了专业赛事之外,迪克还会带着儿子游泳、爬山、滑雪、远足、打球…
他把自己的双腿和手臂借给儿子,让儿子充分感受外面的美丽世界。
尽自己所能,让里克拥有和别的孩子一样的快乐。
在父母的帮助和陪伴下,里克不仅在运动项目中不断突破自我,在学业上也一直很努力。
他在13岁时进入公立学校,接受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标准教育,最终在31岁时顺利从波士顿大学毕业,获得了特殊教育学位。
毕业后,里克在一所学院的计算机实验室工作,负责协助研发残障人士专用的计算机辅助通讯系统,过上了可以自食其力的生活。
一个被医生放弃的孩子、注定在轮椅上坐一辈子的孩子,没有选择向命运屈服,而是勇敢地发起挑战。
他找到了人生的新出口,而这一切,离不开几十年如一日推着自己前进的父亲。
「当我和他一起奔跑的时候,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特别的联系,那感觉就像只要我和他在一起,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里克说道。
其实,迪克原本并不擅长运动。平时跑1公里都够呛,更何况是马拉松呢?
但为了儿子,他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做不到的。
37岁时,他开始每天练习跑步。
因为儿子要去学校上课,不能和他一起训练,所以迪克每次训练时都会在轮椅上放一包水泥来模拟儿子的体重,爬坡、长跑、加速...
日复一日,百炼成金。
有一个信念始终在迪克心里,他答应儿子的,爬也要爬到终点。
后来,为了和儿子一起参加铁人三项,他又开始学习游泳和自行车。
有人对迪克说,为什么不试试一个人独自参加比赛,看看自己表现如何呢?
迪克却没有这个想法。
如果不是因为儿子,他根本不想做这些,参加那些比赛完全是为了能让儿子开心,看到他脸上的笑容。
「是儿子带着我跑,而不是我带着他跑。」他这么说。
儿子,就是他最大的动力和信念。
他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强壮,这样才能继续稳稳地托住儿子。
2003年,迪克做过一次心脏搭桥手术,医生说他有中风的危险,因为有一条大动脉的栓塞程度达到了95%。
医生还说,如果不是他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很有可能15年前就死于心肌梗塞了。
2014年,搭了三个心脏支架的迪克不顾亲友的反对,第32次推着儿子里克参加波士顿马拉松赛。
因为他知道,这是最后一次,成为儿子的风了。
那个时候,迪克已经73岁高龄,他再也跑不动了。
用时5小时29分49秒,当父子俩一起冲过终点线时,所有人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对父子兵坚持不懈、积极乐观的精神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也不断激励着赛道上的奔跑者、和他有类似遭遇的父亲以及残障人士。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霍伊特之队」中来,原本只有父子二人的小世界,逐渐变成了一个温暖有爱的大家庭。
他们还成立了非赢利性的「霍伊特基金会」,用来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和支持。
志愿者们接力迪克,继续推着里克奔跑在赛道上。
2013年,一尊「霍伊特之队」的铜像在波士顿马拉松起点处落成。
以此表彰这对马拉松赛道上的传奇组合。
他们虽然从未得过冠军,却早已是不败的英雄。
2021年3月17日,推着儿子完成了超过1000场耐力赛的迪克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80岁。
体育界对迪克的去世深表痛惜,纷纷发文悼念这位传奇父亲: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纽约时报
迪克用他的一生诠释了父爱的伟大、人性的光辉,以及永不放弃、不断突破自我的体育精神。
葬礼上,59岁的里克轻轻抚摸着父亲的棺木。其实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愿望——
和父亲角色互换。
他说,「我最想让父亲坐在前面,我推着他跑一次,我想成为他的风。」
遗憾的是,要等到来生才能实现了。
老天是如此不公,给了里克这样的命运。
老天又是如此慈悲,给了他这样的父亲。
这份沉甸甸的父爱,为他在黑暗中点燃了明亮的火炬。即使身体残疾,也能拥有多彩且有意义的人生。
一条赛道,一个号码,一个轮椅,一对父子,一条命。
幸福,也许就是一个笨蛋老爸,遇到一个傻瓜儿子。
往期内容